时间:2022-09-16 02:45:43 | 浏览:438
9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常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常德市委书记杨懿文作报告。
记者研究该市党代会报告,发现常德未来发展蓝图中,似乎可归纳为一个词:“幸福”城市。通过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海绵城市,以及更便捷的交通,让市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市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留人”的加分项,也会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围绕提升居民幸福感,城市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逻辑。
记者注意到,报告中的“三个基地”,其中提到了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在常德市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到了大健康产业。
常德在“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上,将“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写了进去。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人均预期寿命目标,放眼全国,常德是少有这么做的城市之一。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反映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2018年,首届“中国十大养生城市”新闻发布会在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举行,包括常德在内的10个城市获评首届“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常德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常德市大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建设湖南(常德)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湖南微生态健康产业园、常德中药库,已形成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多个产业集群。
截至2020年,常德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63家,药品批件数量552件,通过仿制药一次性评价品种数量4个,行业发明专利134件。该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增幅在今年上半年创造了全国第一的速度;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出口基地。
“海绵城市”平衡生态保护和旅游景观
常德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把建设智慧、健康、美丽、现代、幸福常德作为深入推进常德新创业的路径选择。居民在城市中对舒适度、幸福感的体验,来自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当中。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思路。截至2020年8月,共统筹推进7大类工程148个项目,常德市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达到63.84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水体无黑臭、热岛有缓释”的总体目标。
漫步在常德市,你会看到在建工程应用的屋顶绿化,道路、公园等地的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它们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搭建水-城的新平衡。
常德市城区内河穿紫河上游游船码头传统雨水泵站改造工程,是常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个范例工程。该工程最大限度地把雨水、污水分开,加强人工生态湿地和驳岸风光带建设,发挥其“渗、滞、蓄、净、用、排”作用,处理初期雨水,减少内河入污量,净化内河水质,充分利用自然雨水补充内河水量。
治理后的穿紫河水系,在两岸打造了一系列滨水景观、生态廊道等,巧妙实现生态保护功能和旅游景观的平衡。
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从报告内容来看,常德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可谓紧贴民生关注。
其中,“一个中心”: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承担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泛湘西北地区核心增长极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区域产业中心、消费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和金融中心。
“两个枢纽”:构筑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重大开放战略,着力建设高铁“一枢纽四通道”,高速公路“五通道四连线”、水运“一核两极六港区”;构筑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以“三区四网”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强化物流设施支撑,打造标志性平台,构建内畅外联网络。
潇湘晨报记者易思含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731-85571188。
格隆汇8月17日丨中金环境(300145.SZ)公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该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2974.0285万股,约占该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923,438,236股的1.55%。
本激励计划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175元(以2022年8月17日为草案披露日测算)。本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自限制性股票登记完成之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除锁定或回购注销完毕之日止,最长不超过72个月。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中新社上海8月18日电(记者陈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8日披露,部市协议签署一年来,生态环境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构建超大城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合作重点事项取得明显进展,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